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快推进“排球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加快推进“排球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7月31日
天津市加快推进“排球之城”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30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和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积极探索天津排球发展的特色路径,大力推动“排球之城”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女排精神,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筑牢本市排球运动发展的制度基础、人才基础、设施基础、社会基础,持续提升排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排球运动打造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特色和品牌,为建设体育强市和健康天津奠定坚实基础。1.近期目标(2021至2025年)。女子排球项目竞技水平保持国内领先,男子排球项目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排球职业俱乐部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设国内一流排球青训体系,各区力争实现30%的中小学成立学校排球代表队,全市建成排球特色学校不少于50所。构建竞技、校园、职工、大众排球赛事体系,经常参与排球项目的青少年人数达到30万人。全市新建、配套完善室内外排球场地200块。积极承办国际一流排球赛事,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天津主场赛事关注度不断提升,创办自主品牌国际赛事。排球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与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推出一批以排球运动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文学作品。努力实现天津排球运动特色强、基础牢、覆盖广的发展目标。2.远期目标(2026至2030年)。女子排球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男子排球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排球职业俱乐部综合实力国际领先。拥有自主品牌国际赛事,排球主场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力。天津特色青训体系构建完成,后备人才储备充足,全市建成排球特色学校不少于100所。竞技、校园、职工、大众排球赛事体系有效运行,经常参与排球项目的青少年人数突破50万人。全市向公众开放的排球场地超过500块。排球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处于全国前列,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市民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完善、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现代化排球事业发展体系和特色鲜明的排球城市文化,将天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排球名城。1.打造国际高水平排球俱乐部。积极利用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职业排球俱乐部发展。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与排球职业俱乐部加强商业合作。加强与世界知名俱乐部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运营模式,加快俱乐部职业化建设,将天津女排俱乐部打造成为拥有独立主场、管理模式先进的体育知名品牌,提升天津男排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美誉度。(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2.全面提升各专业队竞技水平。按照奥运会、全运会项目设置进行布局,加大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人才培养力度。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运动项目的管理、训练、科技保障等先进经验,继续巩固女子排球项目国内领先优势,快速提升男子排球、沙滩排球项目水平,提升国内比赛名次,为各级各项目国家队输送人才,促进天津排球各项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3.建立健全高水平后备人才梯队。在全市范围内均衡设置女排、男排、沙排项目的后备人才梯队,支持设立市级U13(小学9至12岁)、U16(初中13至15岁)、U19(高中16至18岁)、U23(19至22岁)四级后备人才梯队。大力支持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排球班按照全运会项目设置做好高水平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在构建全国一流排球青训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委)4.加强学校排球工作。培养中小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支持大中小学成立排球兴趣小组、社团和青少年排球俱乐部,鼓励中小学成立学校排球代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排球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积极组织开展排球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责任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5.强化中小学排球特色学校建设。2021年,在条件成熟的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津南区、红桥区等各选2至3所小学和1至2所中学(含初中、高中)建设排球特色学校。同时,建设好天津市第一中学等现有排球特色学校,鼓励支持天津市南开中学等创建排球特色学校。按照天津“排球之城”建设目标要求,逐步加大排球特色学校建设力度。研究制定有排球特长学生的评价机制,逐步提高普通高中排球特长生招生比例。各区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保障机制,保障校园排球运动队连贯有序发展。推动天津市中学生代表队在全国中学排球比赛中进入先进行列。(责任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6.打造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创建排球高水平运动队。建立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市专业队的选拔机制。推动天津市高校代表队在全国大学排球比赛中进入先进行列。(责任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各相关高校)7.推动职工排球和气排球发展。鼓励各行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独或联合组建职工排球队、气排球队,举办全市职工排球、气排球赛事活动。鼓励积极开展排球运动的企事业单位创建天津市职工排球活动基地。(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8.丰富大众排球赛事活动。健全市、区两级排球运动协会组织网络,2021年各区均成立区级排球运动协会。在社区、商业区、公园等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大众排球赛事活动,每年举办“天津市大众排球欢乐季”系列活动,营造建设“排球之城”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政府)9.高水平组织排球品牌赛事。积极申办世界排球联赛、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亚洲女排俱乐部锦标赛等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国际顶级赛事。办好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天津主场比赛。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相关赛事,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排球邀请赛等特色品牌赛事。(责任单位:市体育局)10.完善青少年排球赛事体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排球联赛体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比赛。举办市、区两级青少年排球锦标赛。(责任单位:市教委、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11.丰富业余排球赛事种类。举办天津市业余排球联赛,鼓励各区创办业余排球赛事品牌,积极培育社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业余精品赛事。创新社会力量举办业余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式,鼓励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举办各级各类比赛,增加赛事种类,合理扩大赛事规模。(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12.加快排球产业开发。以排球专业服装、排球器材为重点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较强实力的排球制造业企业。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在赛事服务、“粉丝”经济、技能培训、青训体系、球员经纪等方面创新发展,开发和培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排球产业。探索推进排球产业与文化、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排球产业链,有效提升排球产业收益率和吸引力。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单独或合作设立排球发展基金。(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13.打造排球主题体育商业综合体。抓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机,以天津体育馆为核心,打造以排球运动为主题,集主场文化、专业训练、竞赛表演、展会论坛、全民健身、休闲娱乐、影视拍摄、产品发布等于一体的体育商业综合体。鼓励支持排球发展较好的区建设“排球之城示范区”。(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14.大力弘扬女排精神。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排球题材文艺创作,利用文学、影视、展览等文化载体,大力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推广天津排球文化。在机场、车站、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广泛宣传展示女排精神和“排球之城”建设。在天津体育博物馆长期举办女排精神展,与大型赛事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女排精神巡展。支持举办各类排球表演赛、明星赛、联谊赛、对抗赛、公益主题邀请赛等活动,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相结合。充分发掘天津排球特色文化资源和品牌优势,发挥体育名人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排球名人公益宣讲团,积极开展弘扬女排精神“六进”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15.积极推动排球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天津女排城市名片作用,积极推动与意大利、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在排球竞赛、排球文化、青少年培训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鼓励各类主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际排球交流活动,提升“排球之城”的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外办、市台办)16.加大引进排球人才支持力度。落实天津市引进优秀体育人才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加大引进排球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优秀后备人才力度,在人才安置、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教委)17.加强排球教练员、体育教师、裁判员队伍建设。在排球专业队、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设立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排球教练员岗位,在排球特色学校设立专(兼)职排球教练员岗位。落实聘用优秀退役排球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排球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体育教师不少于500人次。加大高水平排球裁判员培养力度,每年培训排球裁判员不少于100人次。发挥中国排球学院载体作用,组织全市排球教练员、体育教师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市教委、市人社局、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18.巩固发展连贯式排球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将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打造成为排球运动员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培训基地。支持天津体育学院借助中国排球学院的专业优势,为排球高水平运动员建立完善的中专、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支持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开设排球专项,与天津市排球运动协会共同培养排球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支持市体育运动学校在具备条件的区建立区级排球分校。(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委)19.支持中国排球学院建设排球教育和科研阵地。加快推进中国排球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着力培养优秀排球人才,努力构建本硕博贯通、校内外一体、开放多元的排球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体育师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等排球从业人员为主体,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完善排球终身教育体系。加强中国排球学院科技平台建设,推进以教练员注册管理系统为重点的排球信息化建设,加强高水平运动队体能训练标准研制与关键技术研发,建设高水平复合型科研团队,做好国家队科研攻关和保障服务,不断强化在排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委)20.扩大排球场地社会供给。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合理安排建设多功能排球运动场、小型排球场等健身设施,在公园中增加排球场地设施,全市排球场地达到每万人至少0.5块标准,其中室内排球场地数量占比达到50%以上。改造天津市体育工作大队现有场馆,建设天津市排球训练中心。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排球场地向社会开放,制定并公布面向公众开放的排球场地目录或指南,支持学校排球场地委托社会机构运营。(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委,各区人民政府)建立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级“排球之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排球之城”建设重点工作,推动解决重点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支持“排球之城”建设具体政策措施,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各区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努力形成区域特色经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人民政府)统筹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支持“排球之城”建设,在安排相关经费时给予适当倾斜。市级媒体要加大对建设“排球之城”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建设“排球之城”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委宣传部,各区人民政府)